-
9月7日下午,铜陵市收藏家协会在协会会议室举办第二期“文房雅器”品鉴会。本期品鉴的主题器物是笔筒。协会会员和收藏爱好者10余人参加活动。
协会会议室长方形大桌上,摆放着几十只陶瓷、紫砂、竹、木、铜、景泰蓝等不同材质、造型各异的笔筒。大家逐一介绍藏品的时代背景和和工艺特色。清嘉庆时期高铨先生竹刻“下笔春蚕食叶声,为耕石先生制”图文笔筒、民国时期张志汤绘浅绛彩“江南秀色”山水画面笔筒、新中国成立初期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室作品“偶与山灵同抵掌,不知野鹿过前溪”诗句画面笔筒等,得到大家一致赞许。
三国时吴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之《螟蛉有子》篇云“取桑虫负之於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说明汉代笔筒已经出现。文中没有言明笔筒的材质,但据文意推论,这里说的笔筒应是竹木之质,细长管状有盖便于携带的容器。笔完全置于其中,与后世圆筒状插笔的笔筒有很大不同。高足家具的诞生和推广,使得笔筒的形状逐渐演变为低矮、敞口,不仅仅是盛放毛笔、置之于桌上的容器。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竹刻名家辈出,竹笔筒在此时应运而生并催生了瓷器笔筒的快速发展,成为文人的心爱之物。近代以后,笔筒更是书房必备,风靡天下。
本次品鉴会,是协会为积极响应市社科联全市社科普及活动月工作部署而开展的第一场活动。大家认为收获很大,在一起品读欣赏,既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以后应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手里的藏品活起来,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作者:胡小军
编辑:崔远珍 审稿:夏西玉 终审:施荣富
举报